【纳言词语意思】“纳言”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,常出现在古代文献、诗词或现代语境中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,“纳言”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用法。以下是对“纳言”词语意思的总结与分类整理。
一、词语释义总结
1. 古代官职名称
“纳言”是古代朝廷中的一个官职名称,最早见于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咨!尔舜,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厥中,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’舜让于德,弗嗣。乃命伯禹,作司空。……帝曰:‘咨!尔皋陶,惟钦明文思安安,允恭克让,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今汝作士,五刑有宅,五宅有罪,惟明克允。’……帝曰:‘咨!尔后稷,播时百谷。’……帝曰:‘咨!尔纳言,朕言如丝,汝言如纶;朕言如冈,汝言如陵。’”
在此,“纳言”指负责传达君主旨意、记录政事的官员,类似于后来的“谏议大夫”或“侍中”。
2. 接受意见、采纳建议
“纳言”也常引申为“接受他人意见”或“采纳建议”的意思。例如:“君主应广开言路,纳言听谏。”
3. 表达方式的一种
在文学作品中,“纳言”有时用于表示“说出话语”,如“纳言于朝,布告四方”。
4. 现代用法
在现代汉语中,“纳言”较少单独使用,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章中仍可见其影子,多用于强调“听取意见、尊重他人观点”的态度。
二、纳言词语意思分类表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 示例 |
纳言 | 接受意见、采纳建议 | 古代政治术语 | 君主应纳言听谏,以广开言路 |
纳言 | 官职名,负责传达政令 | 《尚书·舜典》 | 咨!尔纳言,朕言如丝,汝言如纶 |
纳言 | 表达话语、陈述意见 | 文学修辞 | 他纳言于朝,力陈己见 |
纳言 |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 | 现代汉语 | 他善于纳言,能倾听各方意见 |
三、总结
“纳言”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,主要分为官职、听取意见、表达话语等几种类型。其核心意义在于“接受、采纳、传达”,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沟通与意见重视的思想。在现代,虽然不常用,但“纳言”仍可作为一种文雅表达,用于强调开放心态与倾听他人的重要性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纳言”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,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沟通与智慧传承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