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蝉这首诗怎么读】《蝉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诗中通过描写蝉的鸣叫,寄托了诗人对人生、仕途和命运的感慨。本文将从字词注音、诗句解析、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《蝉》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,全诗如下:
> 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> 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此诗表面上写蝉的叫声,实则借蝉抒情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。诗中“高”指蝉栖身高处,“难饱”暗示其生活艰难;“徒劳恨费声”则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愤懑;“五更疏欲断”描绘出深夜蝉声渐弱的情景,象征着希望的破灭;“一树碧无情”则点出自然的冷漠与人事的无常。
二、表格展示
内容分类 | 具体内容 |
诗名 | 蝉 |
作者 | 李商隐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创作背景 | 唐代,李商隐因政治失意,借蝉抒发内心苦闷与孤独感 |
字词注音 | - 蝉(chán) - 饱(bǎo) - 声(shēng) - 更(gèng) - 疏(shū) - 欲(yù) - 断(duàn) - 树(shù) - 碧(bì) - 无(wú) - 情(qíng) |
诗句翻译 | 1. 本以高难饱:本来因为身居高处难以吃饱。 2. 徒劳恨费声:白白地抱怨声音空耗。 3. 五更疏欲断:五更时分声音稀疏几乎断绝。 4. 一树碧无情:只有一树碧绿的树叶冷眼旁观。 |
主题思想 | 表达诗人对人生困顿、仕途坎坷的感慨,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叹息 |
艺术特色 | 借物抒情,含蓄蕴藉,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 |
三、结语
《蝉》虽短,却蕴含深意,是李商隐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通过分析其字词、结构与情感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,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。在阅读古诗时,不仅要关注字面意思,更要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