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律长征全诗的诗眼是什么】《七律·长征》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以雄浑激昂的语言描绘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画卷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,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。
在分析这首诗时,一个关键的问题是:“七律长征全诗的诗眼是什么?” 诗眼,是指诗歌中最能体现主题、情感或思想核心的词语或句子。它往往承载着诗人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核心的思想。
一、
《七律·长征》全诗共八句,每句七个字,结构严谨,语言凝练。整首诗围绕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,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险恶与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,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。
在这首诗中,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 是全诗的诗眼。这句话不仅是全诗的主题概括,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所在。它揭示了红军面对艰难困苦毫不退缩的精神风貌,同时为后文的具体描写提供了情感基调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诗名 | 《七律·长征》 |
作者 | 毛泽东 |
创作时间 | 1935年 |
诗体 | 七言律诗(七律) |
诗眼 | 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 |
诗眼含义 | 表达红军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是全诗的主题和情感核心 |
诗眼作用 | 引领全诗情感走向,奠定全诗基调,统领后文具体描写 |
后文呼应 | 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“五岭逶迤腾细浪”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等句均是对“不怕远征难”的具体体现 |
三、结语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作为《七律·长征》的诗眼,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,也凝聚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、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。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精神丰碑,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