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沧海遗珠出自哪?是什么意思?】“沧海遗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。这个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底蕴,也常被用来表达对人才未被重用的惋惜之情。
一、
“沧海遗珠”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昔者伯乐一顾,马价十倍;今君一言,胜于千金。虽有沧海遗珠,亦将为君所识。”此句意指即使在茫茫大海中遗落的珍珠,也会因明眼人而被发现。
后来,“沧海遗珠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用来比喻那些隐藏在广阔环境中、尚未被发现的宝贵人才或事物。它强调的是“被忽视”与“潜在价值”的关系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沧海遗珠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原文出处 | “昔者伯乐一顾,马价十倍;今君一言,胜于千金。虽有沧海遗珠,亦将为君所识。” |
字面意思 | 大海中遗落的珍珠 |
引申含义 | 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事物 |
使用场景 | 形容人才未被重用、事物未被发现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文学、评论、教育等领域,表达对人才的惋惜或对价值的肯定 |
相关成语 | 伯乐相马、明珠暗投、怀才不遇 |
三、结语
“沧海遗珠”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,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。在当今社会,如何识别和发掘“沧海遗珠”,是每个领导者、教育者乃至普通人应思考的问题。只有重视每一个可能的“珍珠”,才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与资源的流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