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垂头丧气什么意思】“垂头丧气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情绪低落、没有精神的样子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遭遇失败、挫折或感到沮丧时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垂头丧气 |
拼音 | chuí tóu sàng qì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虽有大功,而心怀谦退,每见帝,未尝敢以骄矜之色,故帝甚敬之。然其性多疑,每闻人言,必先自疑,故常垂头丧气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因受挫、失望或沮丧而情绪低落、无精打采的样子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神情、态度,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。 |
近义词 | 闷闷不乐、垂头耷脑、灰心丧气 |
反义词 | 精神焕发、兴高采烈、得意洋洋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考试失利 | 小明考试没考好,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。 |
工作受挫 | 她因为项目失败,整天垂头丧气,提不起精神。 |
家庭变故 | 爷爷去世后,全家人都垂头丧气,气氛沉重。 |
三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垂头丧气”最早出现在《晋书·王导传》中,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因为内心不安或缺乏自信而表现出的低落状态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,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、打击时的心理状态。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不要用于形容物品:如“桌子垂头丧气”,这是不合适的,成语只能用于人。
2. 避免过度夸张:虽然可以形容情绪低落,但不应滥用,以免显得不自然。
3. 注意语气搭配:通常用于叙述性的语言中,不宜用于正式场合的书面表达。
五、总结
“垂头丧气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能够准确表达人在情绪低落时的表现。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也贴近现实生活,因此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被广泛使用。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