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晁补之生平简介】晁补之(1053年-1110年),字子野,号归来子,济州巨野(今山东巨野)人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词人、散文家。他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与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齐名,深受苏轼赏识和提携。晁补之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,尤其以词作见长,风格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。
他一生仕途起伏,曾因政治风波被贬,但始终不改其文人风骨。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,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晁补之生平简要总结:
晁补之生于北宋中期,自幼聪慧好学,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。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,进入仕途,先后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。然而,由于政治环境复杂,他多次被贬,生活动荡不安。尽管如此,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,反而在逆境中不断积累创作经验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晁补之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和散文方面。他的词风清丽婉约,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;散文则注重辞藻华美,结构严谨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他的一些代表作如《答张文潜书》《东皋集》等,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诵。
晁补之生平大事年表
年份 | 事件 |
1053年 | 晁补之出生,山东巨野人 |
1072年 | 中进士,步入仕途 |
1075年 | 参与修撰《神宗实录》,任史馆校勘 |
1086年 |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被贬为通判 |
1094年 | 被贬至亳州,期间创作大量诗词 |
1100年 | 再度被召入京,任著作佐郎 |
1105年 | 因党争再遭贬谪,任监信州酒税 |
1110年 | 去世,享年57岁 |
晁补之的一生虽充满波折,但他始终以文人之志坚持创作,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。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才情,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。作为苏轼的重要弟子之一,他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