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端午节又称什么节】端午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。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还与多种民俗活动密切相关。在民间,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,这些别称反映了不同地区、不同时期对这一节日的理解和称呼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端午节的别称及其来源,以下将通过加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。
一、
端午节,又称“端阳节”、“五月节”、“龙舟节”等,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其名称来源于农历五月初五,“端”有“开始”的意思,“午”则为“五”的别称,因此“端午”即“初五”。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,后逐渐演变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,同时也与驱邪避疫、祈求安康的习俗相结合。
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,人们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,给这个节日赋予了不同的名称。这些别称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。
二、端午节别称一览表
| 端午节别称 | 含义或来源 | 备注 |
| 端阳节 | 因“端”为“初”,“阳”指“五”,合称“端阳” | 常见于南方地区 |
| 五月节 | 指农历五月初五,直接以月份命名 | 简单明了,流传广泛 |
| 龙舟节 | 因赛龙舟习俗而得名 | 主要流行于江河湖泊较多的地区 |
| 防毒节 | 古代认为五月是“恶月”,需防毒避邪 | 体现古人对健康和安全的重视 |
| 菖蒲节 | 由于端午节常佩戴菖蒲、艾草等驱邪物品 | 与辟邪习俗相关 |
| 纪念节 | 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节日 | 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说法 |
| 祈福节 | 表达对家人健康、平安的美好祝愿 | 体现节日的祝福意义 |
三、结语
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其别称众多,各具特色。无论是“端阳节”还是“龙舟节”,都体现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认同。了解这些别称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民俗风情,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