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桀骜不驯的典故是什么呀】“桀骜不驯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性格倔强、不服从管教,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,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来源和含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成语 | 桀骜不驯 |
| 拼音 | jié ào bù xùn |
| 释义 | 形容人性格倔强,不肯服从或接受管教,常带有反抗、不服从的意思。 |
二、典故来源
“桀骜不驯”最早来源于古代对夏朝末代君主桀的描述。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,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暴虐无道的统治者。他的性格非常刚愎自用,不愿听取臣子的劝谏,甚至对百姓施行严酷的统治。
在《史记·夏本纪》中记载:“桀为暴虐,百姓怨望,诸侯叛之。”这说明桀不仅残暴,而且桀骜不驯,不愿听从劝告,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。
后来,“桀骜不驯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性格顽固、不服从命令的人,不仅仅是对君主的反抗,也可以指对权威、规则的不顺从。
三、使用场景
| 场景 | 示例 |
| 描述人物性格 | 这个孩子桀骜不驯,老师很难管教他。 |
| 形容动物行为 | 那匹马桀骜不驯,没人能驯服它。 |
| 历史评价 | 桀骜不驯的统治者终将失去民心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不服管教、顽固不化、桀骜不屈 |
| 反义词 | 温顺听话、唯命是从、循规蹈矩 |
五、总结
“桀骜不驯”这一成语源于夏朝末代君主桀的性格特点,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人或动物性格倔强、不服从管教。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,也常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性格描写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现实意义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,也能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运用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