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康诰怎么读】“康诰”是一个古代文献中的词汇,出自《尚书》。在学习古文或研究古代典籍时,常常会遇到这类词语,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含义对理解内容非常重要。
下面将从读音、含义、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,帮助读者快速掌握“康诰”的相关知识。
一、
“康诰”是《尚书·周书》中的一篇文献,属于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之一。其中,“康”字有“安康、安乐”之意,“诰”则是古代君主对臣民的告诫或命令,类似于诏书或训令。因此,“康诰”可以理解为“关于康宁之训”的文献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康诰”的拼音为 kāng hào,其中“康”读作第一声(kāng),而“诰”读作第四声(hào)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诰”字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,因此很多人可能会误读为“gào”,但正确的发音应为“hào”。
“康诰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文献的名称,也常被用于文学、教育等领域,用来强调道德修养与治国之道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拼音 | kāng hào |
| 含义 | 《尚书·周书》中的一篇文献,意为“康宁之训” |
| 出处 | 《尚书·周书》 |
| “康”的意思 | 安康、安乐 |
| “诰”的意思 | 告诫、命令,类似诏书 |
| 用途 | 古代君主对臣民的训示,用于教化 |
| 读音注意 | “诰”读作 hào,非 gào |
三、小结
“康诰”作为古代经典的一部分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。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或进行传统文化研究时更加准确地把握内容。如果你在学习《尚书》或相关古文时遇到“康诰”这个词,记住它的正确读音是 kāng hào,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义,会更有助于深入学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