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,山水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其中,以华山为题材的诗歌更是层出不穷,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,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、理想的思考与追求。今天,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经典之作——《咏华山》,并了解其原文与翻译。
一、古诗原文
咏华山
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
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。
二、作者简介
这首《咏华山》相传为北宋时期年仅七岁的神童寇准所作。据说他在一次随父游览华山时,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,心生感慨,即兴吟诵出此诗。虽然历史上对其真实出处尚有争议,但无论作者是谁,这首诗都因其意境深远、语言简练而广为流传。
三、诗意解析
这首诗虽仅有四句,却以极简的语言描绘出华山的巍峨与壮美。
- “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”:这两句描写华山之高,仿佛只有天空在它之上,没有其他山可以与之比肩。表现出华山的雄伟和超凡脱俗。
- “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:诗人抬头仰望,觉得太阳似乎就在眼前;回头望去,白云却显得如此低矮。这种视角的对比,进一步强化了华山的高耸入云。
整首诗通过高度的对比和视觉的转换,将读者带入一个身临其境的境界,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。
四、现代汉语翻译
译文:
只有天空在它的上方,再也没有哪座山能与它比肩。
抬头看去,红日仿佛触手可及;回头望去,白云却低得仿佛可以触及。
五、艺术特色
1. 语言凝练:全诗仅二十字,却意蕴丰富,结构紧凑。
2. 视角独特:通过“举头”与“回首”的动作,巧妙地展现空间的变化,增强画面感。
3. 哲理深刻:不仅写景,还隐含着对人生高度的思考,寓意深远。
六、结语
《咏华山》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哲理的山水诗,它不仅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,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。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文化符号,这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。
如你对古诗感兴趣,不妨多读几首,感受古人笔下的山川风物,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