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铄石流金是什么意思】“铄石流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天气极其炎热,热到连石头都能熔化,金属都能融化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,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,多用于诗词或描写酷暑的语境中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铄石流金 |
拼音 | shuò shí liú jīn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大热铄石,流金。” |
含义 | 形容天气极热,热到能熔化石头和金属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描写极端高温时使用。 |
近义词 | 烈日炎炎、骄阳似火、酷暑难耐 |
反义词 | 寒风刺骨、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铄石流金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如《淮南子》中提到“大热铄石,流金”,意指酷热到可以熔化石头和金属的程度。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诗意描述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铄石流金”逐渐从单纯的自然描写演变为一种文学修辞,常用于诗词、散文等作品中,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古文引用:
- “盛夏之日,铄石流金,草木枯焦。” —— 《后汉书》
- 此句描绘了盛夏时节的酷热景象,展现了“铄石流金”的真实效果。
2. 现代写作:
- “今年夏天格外炎热,仿佛天地间都在铄石流金。”
- 这种用法更偏向于比喻,强调环境的极度高温。
四、总结
“铄石流金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富有文学色彩的成语,主要用于形容极端高温的天气。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,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被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通过了解其出处、含义及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。
小贴士:
在日常写作中,如果想表达“非常热”的意思,除了“铄石流金”,还可以使用“热浪滚滚”、“烈日当空”等词语,根据语境灵活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