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什么】一、
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出自《木兰诗》(又名《木兰辞》),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诗。这首诗讲述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、征战沙场的故事,展现了她勇敢、孝顺和忠勇的高尚品质。
这四句诗描绘了木兰出征途中的情景。早晨离开黄河,傍晚到达黑山头,表现出行军的迅速与艰辛;听不到父母的呼唤,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嘶鸣,烘托出战争环境的紧张与木兰内心的孤独与坚毅。
这些诗句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,也反映了古代边塞战争的真实场景,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责任感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木兰诗》(《木兰辞》) |
作者 | 不详(南北朝时期乐府诗) |
背景 | 反映北朝时期战争生活与女性英雄形象 |
诗句原文 | 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 |
时间描写 | 早晨出发,傍晚到达,体现行军速度与艰苦 |
情感表达 | 表现木兰对家人的思念与对战争的警觉 |
意象分析 | 黄河、黑山、燕山——地理标志,象征远征之路;胡骑鸣啾啾——战争氛围的渲染 |
主题思想 | 赞扬女性英勇、忠诚与孝道,反映战争对人民的影响 |
三、结语
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不仅是《木兰诗》中的经典片段,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。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,刻画了一个女性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成长与担当,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敬佩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木兰诗》的全文或相关文化背景,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