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什么意思】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是一句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。原意是指在东方得到的,可能在西方失去;后来用来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,却在另一方面有所损失。这句话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得失并存,或是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的同时,也可能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 |
字面意思 | 在东边得到了,却在西边失去了 |
比喻意义 | 在某一方面获得利益,可能在另一方向上付出代价;得与失并存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人生、事业、投资等过程中的得失关系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中。原文为:“人有小过,何足深责?昔高祖以三寸之舌取天下,而项羽以万夫之勇亡其身。今将军虽有功,然未足以自恃也。愿将军勿骄,勿惰,慎终如始。”虽然文中并未直接出现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,但后世多以此来形容在某一领域成功,却在另一领域失败的现象。
三、现代用法
场景 | 示例 |
事业 | 小张在创业初期赚了钱,但忽略了家庭,最终导致夫妻关系破裂。 |
投资 | 某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利,但在房地产市场中亏损,可谓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。 |
生活 | 为了工作加班,忽略了身体健康,结果生病住院,也是典型的得失并存。 |
四、总结
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不仅是对人生得失的深刻概括,也是一种提醒: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收获,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代价。这句成语强调的是平衡与长远的眼光,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,也要考虑全面的发展和风险控制。
总结:
“得之东隅,失之桑榆”是形容在某一方面获得好处,却在另一方付出代价的成语。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全面权衡利弊,避免因小失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