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高地阔什么意思】“天高地阔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天地广大、辽阔无边的景象,也比喻人的胸怀宽广、志向远大。这个词语不仅用于描述自然景观,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理想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天高地阔 |
拼音 | tiān gāo dì kuò |
出处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(后世引申为“天高地阔”) |
释义 | 原指天空高远,大地广阔,后引申为胸怀宽广、志向远大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形容人的心胸或环境的辽阔。 |
近义词 | 海阔天空、心胸开阔、胸怀宽广 |
反义词 | 心胸狭窄、目光短浅、局促不安 |
二、使用场景
“天高地阔”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描述自然景色 | “站在山顶,放眼望去,天高地阔,令人心旷神怡。” |
形容人的胸怀 | “他为人豁达,心胸开阔,真是一个天高地阔之人。” |
表达志向远大 | “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走遍天下,做个天高地阔的旅人。” |
三、文化内涵
“天高地阔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词语,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理解。古人崇尚“天人合一”,认为人应顺应自然,心怀广阔。因此,“天高地阔”不仅是对空间的描绘,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。
四、总结
“天高地阔”是一个富有意境的成语,既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,也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胸怀和志向。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由、广阔和理想的向往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词语依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深刻的文化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