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君子不欺暗室下一句】“君子不欺暗室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原文为:“君子不欺暗室,不愧屋漏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真正有德行的人,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暗处,也不会做违背道德的事,更不会因无人知晓而放纵自己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自律,是一种对自我道德标准的坚守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文 | “君子不欺暗室,不愧屋漏。” |
含义 | 强调君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严于律己,保持道德操守 |
二、下一句解析
“不愧屋漏”是“君子不欺暗室”的下一句,意为“即使在屋檐下漏雨的地方,也不感到羞愧”。这里的“屋漏”原指房屋漏水之处,象征着最隐秘、最不为人知的地方。整句话表达的是:真正的君子,无论身处何地,都能做到问心无愧,行为端正。
三、延伸理解
1. 自律的重要性
“君子不欺暗室”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省与自律。一个人是否诚实、正直,不仅体现在公众面前,更体现在独处时的言行举止。
2. 道德的内在性
这句话说明了道德不是为了外在的评价而存在,而是源于内心的信念。真正的高尚品格,是不需要他人监督的。
3. 现实中的应用
在现代社会中,“不欺暗室”可以引申为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依然遵守规则、尊重他人、坚持原则。比如在无人监管的场合中不作弊、不欺骗、不损害他人利益等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词语 | 含义 | 深层意义 |
君子 | 有德之人 | 道德修养高、自律性强的人 |
不欺暗室 | 不在黑暗中欺骗 | 即使无人监督也坚守道德 |
不愧屋漏 | 不因隐秘处而羞愧 | 在最隐秘的地方也能问心无愧 |
五、结语
“君子不欺暗室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道德不是靠外界约束,而是源自内心的坚定与自律。在当今社会,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,保持这种“不欺暗室”的精神尤为重要。只有这样,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、受人尊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