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凯觑和觊觎有啥区别】“凯觑”和“觊觎”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读音相近,但它们的含义、使用场景以及感情色彩却有所不同。很多人可能会混淆这两个词,甚至误用。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两个词进行对比分析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。
一、词语释义总结
| 词语 | 含义 | 词性 | 情感色彩 | 常见用法 |
| 凯觑 | 指暗中观察或窥探,多用于贬义 | 动词 | 贬义 | 多用于描述偷看、偷听等行为 |
| 觊觎 | 指非分地希望得到(某物),多含贪欲 | 动词 | 贬义 | 多用于表达对权力、财富等的渴望 |
二、详细对比分析
1. 词义不同
- 凯觑:原意是“偷偷地看”,引申为暗中观察或窥探。这个词语更偏向于“看”的动作,强调的是“窥视”行为。
- 例句:他躲在角落里凯觑着对方的一举一动。
- 觊觎:意思是“非分地希望得到”,强调的是“想要”而得不到的心理状态,通常带有强烈的贪欲或野心。
- 例句:他对公司的职位早就觊觎已久。
2. 词性相同,但侧重点不同
两者都是动词,但“凯觑”更侧重于“看”的动作,“觊觎”则更侧重于“想要”的心理活动。
3. 情感色彩一致,但适用对象不同
两者都属于贬义词,但在使用对象上有所差异:
- “凯觑”多用于具体的行为,如偷看、偷听、偷窥等;
- “觊觎”多用于抽象的目标,如权力、地位、财富等。
4. 使用频率与常见度
- “凯觑”相对较少使用,尤其是在现代汉语中,使用频率较低;
- “觊觎”则更为常见,常出现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。
三、常见错误辨析
很多人会把“凯觑”和“觊觎”混用,认为它们意思相近。但实际上:
- “凯觑” ≠ “觊觎”
如果说“他凯觑别人的钱财”,这是不恰当的,因为“凯觑”只是“看”的意思,不能表达“想要”的心理;
相反,“他觊觎别人的钱财”则是正确的用法,表达了“想得到”的欲望。
四、总结
| 对比项 | 凯觑 | 觊觎 |
| 核心含义 | 暗中观察、窥探 | 非分地希望得到 |
| 行为特征 | 强调“看”的动作 | 强调“想要”的心理 |
| 使用对象 | 具体行为(如偷看、偷听) | 抽象目标(如权力、财富、地位) |
| 语义强度 | 较轻 | 较重 |
| 使用频率 | 较少 | 较多 |
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,“凯觑”和“觊觎”虽然发音相似,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。正确区分这两个词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