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难兄难弟故事来源是什么】“难兄难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两人处境相似、遭遇相同,彼此都处于困境中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真正出处和背后的故事。下面将从成语的来源、含义以及相关典故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成语“难兄难弟”的来源
“难兄难弟”最早出自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篇,是东晋时期的一则历史典故。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两位兄弟——陈寔(字仲弓)和他的儿子陈纪(字元方)、陈谌(字季方)之间的故事。
据记载,陈寔有两个儿子,分别是陈纪和陈谌。他们都非常有才德,为人正直,名声远播。有一次,有人问陈寔:“你的两个儿子,哪一个更优秀?”陈寔回答说:“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”意思是:元方很难做哥哥,季方也很难做弟弟。这句话后来被简化为“难兄难弟”,用来形容兄弟之间才德相当,难以分出高下。
二、成语含义
- 字面意思:难为兄、难为弟,表示兄弟之间才德相当,难以比较。
- 引申义:后世多用此词来形容两个人处境相似、命运相仿,常常一起经历困难,彼此支持。
三、相关典故与演变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 |
原意 | 兄弟才德相当,难以分高下 |
演变 | 后来演变为形容两人处境相似、共同面对困难 |
使用范围 | 多用于描述朋友、同事或同类人之间的关系 |
现代用法 | 常带有调侃或同情意味 |
四、总结
“难兄难弟”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兄弟才德的评价,原本是褒义词,强调兄弟间的平等与尊重。随着时间推移,其含义逐渐扩展,现在更多用于描述处境相似、同病相怜的人。虽然现代用法已不同于最初,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