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临危受命的意思】在汉语中,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“临危受命”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的情况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:临危受命
拼音:lín wēi shòu mìng
意思: 在危急时刻接受任务或使命。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被赋予重要职责,体现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。
出处: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临危受命,不避艰险。”
近义词: 临危授命、挺身而出、义不容辞
反义词: 临阵脱逃、推诿责任、畏首畏尾
二、成语用法与示例
用法 | 示例 |
用于人 |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,他临危受命,担任临时负责人,成功扭转了局面。 |
用于事件 |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,政府迅速组织救援,体现了临危受命的精神。 |
用于比喻 | 这次项目失败后,领导决定让最有经验的人临危受命,重新接手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
“临危受命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、勇敢和责任感的高度重视。在古代,这种精神常出现在忠臣良将身上,如诸葛亮、岳飞等,他们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,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。
在现代社会,“临危受命”也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承担责任、迎难而上的个人或团队。无论是企业、政府还是社会团体,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应对各种挑战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临危受命 |
拼音 | lín wēi shòu mìng |
基本意思 | 在危急时刻接受任务或使命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 |
近义词 | 临危授命、挺身而出、义不容辞 |
反义词 | 临阵脱逃、推诿责任、畏首畏尾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在危急时刻被赋予重任 |
文化意义 | 体现责任感、担当精神和忠诚品质 |
通过了解“临危受命”这一成语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方式,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重视责任与担当的传统美德。在现实生活中,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勇于“临危受命”,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