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甄选问答 >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11-15 08:43:53

问题描述: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,有没有人理我啊?急死个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5 08:43:53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】在汉语中,“拒谏饰非”是一个具有明确含义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。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拒绝接受劝告,反而以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。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忠言逆耳的态度,也反映了人性中常见的自我保护心理。
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拒谏饰非”的含义及其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收录情况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相关资料整理:

一、成语释义

成语 拒谏饰非
读音 jù jiàn shì fēi
含义 拒绝听取劝告,掩饰自己的过错。
出处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拒谏饰非,自取灭亡。”
用法 多用于批评他人不听劝告、固执己见的行为。
近义词 一意孤行、刚愎自用、文过饰非
反义词 虚心纳谏、从善如流、知错就改

二、出处与演变

“拒谏饰非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是古代史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。在古代政治语境中,君主或官员若“拒谏饰非”,往往被视为失德的表现,甚至会导致国家衰败。因此,这一成语在历史上常被用来警示统治者应虚心听取意见,避免因固执己见而误国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拒谏饰非”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描述,不仅限于政治领域,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,用于批评那些不愿接受建议、总是为自己找借口的人。

三、现代应用与意义

在现代社会,“拒谏饰非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职场、家庭还是人际关系中,面对批评和建议时,是否能够坦然接受并改正,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。那些习惯于“拒谏饰非”的人,往往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。

此外,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,在面对问题时,应保持开放心态,勇于承认错误,而不是一味地掩饰和逃避。

四、总结

“拒谏饰非”作为汉语中一个典型的成语,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警示作用。通过了解其含义、出处及现代意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言行,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虚心纳谏、知错能改。

结语:

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,更是文化的载体。理解“拒谏饰非”的真正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成熟与理性,避免因固执己见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