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月攘一鸡文言文原文】《月攘一鸡》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,是一篇寓意深刻、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。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,揭示了“积少成多”和“防微杜渐”的道理,提醒人们不要因小失大,也不要对错误行为抱有侥幸心理。
一、原文内容
> 原文:
> 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然后已。’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必待来年?”
二、白话翻译
有一位每天偷邻居一只鸡的人,有人对他说:“这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。”那人回答:“那我减少一点,每月偷一只鸡,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。”如果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,就应该立刻停止,何必等到明年呢?
三、
这篇短文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偷行为,引申出深刻的道理。作者借“月攘一鸡”这一行为,批评那些明知错误却心存侥幸、拖延改正的人。文中强调的是:知错就改,勿存侥幸;积小恶则成大患,不可轻视。
四、关键点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 |
主旨 | 批评明知错误却不及时改正的行为,强调“防微杜渐”的重要性 |
行为描述 | 每天偷邻居一只鸡,后改为每月偷一只 |
反思态度 | 知错不改,心存侥幸,认为“慢慢改”也能接受 |
孟子观点 | 若知其非义,应立即改正,不应拖延 |
现实意义 | 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,对待错误要果断处理,避免积累成大祸 |
五、延伸思考
在现实生活中,“月攘一鸡”现象并不少见。比如有些人明知熬夜伤身,却总说“再熬一次”,明知抽烟有害健康,却总说“再抽一次”。这种心态与“月攘一鸡”如出一辙。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并立即采取行动,才能避免更大的后果。
六、结语
《月攘一鸡》虽短,但寓意深远。它不仅是一则寓言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。在面对错误时,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,及时纠正,切勿因小失大。正如孟子所言:“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。”这才是真正有责任感和远见的做法。